电子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 电子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联系电话

电子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简章

  • 所属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授课方式:网络班
  • 学费:28000
  • 学制:2年
  • 招生状态:正在招生
  • 上课地点:成都市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部,1999年研究生部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予“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0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电子科技大学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顺利通过国家“试办研究生院”转正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研究生院下设学位办公室、研究生培养处、研究生管理处,负责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


    学校已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学校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5个。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4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A+学科数并列西部高校第一。

学校以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至今为社会培养了4000余名博士、72000余名硕士和800余名来华留学研究生,是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培养研究生最多的单位之一,毕业研究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和好评。截止2020年3月,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17000余人,其中博士生2300余人,硕士生15000余人,来华留学研究生600余人(其中博士生400余人)。

建校60余年来,学校形成了完整的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秉持“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报名的条件

申请学术学位学科的人员,须是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3年以上(即2019年3月底以前获得学士学位者);或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或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境)外学士(2019年3月底以前获得学位者)、硕士或博士学位获得者。

二、申请同等学力硕士网上报名

1.拟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人员务须于现场确认前登录“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平台”(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zzgs/tdxltk/),注册新用户,并激活账号;登录信息平台,严格按照申请流程及要求提交电子照片,填写基本信息等并提交学位申请。我校本年度接受同等学力报名的学科为外国语言文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气工程。

2.现场确认

1)流程:

资格审查——照片采集——指纹采集——现场打印资格审查表,核实后签字确认

2)注意事项:

申请者在现场确认前应确保在信息平台中填写的信息准确无误,并成功提交学位申请;

3)现场确认需携带的材料:

三、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科目考试程序

1.报名参加同等学力全国统考科目考试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为了方便考生并减少人员跨省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请考生选择工作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考试。

2.参加统考科目报名审核

通过信息平台审核报名考生的资格、报考语种或学科以及考试地点等信息,如发现不符或有弄虚作假的及时纠正或取消其申请资格。在全国统一考试中作弊而被取消考试资格的考生,在考试资格取消期限内不得报考。

2021年及以前已申请我校同等学力并通过现场确认的在册人员,如果需要继续参加2022年同等学力全国统考,不必再次进行现场确认,只需要在网报期间,按上述时间安排,登录信息平台直接选择考试科目和考试地点,提交考试申请,完成网上交费即可。通过信息平台,考生可自行下载准考证,具体时间可查看“信息平台”提示。

四、其他

1.没有网上报名的申请人,一律不接受现场报名。

2.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具体工作按照我校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实施细则执行。

联系我们

联系老师:宋老师孟老师

咨询电话:400-8032-898

咨询微信:

在职研究生宋老师联系方式宋老师

在职研究生孟老师联系方式孟老师

咨询微信:eduzaizhi2020

上一篇:电子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简章

下一篇:电子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软件工程专业招生简章

联系我们
  • 联系人:

    宋老师

  • 电 话:

    400-8032-898

  • 微 信:

    eduzaizhi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