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同等学力申硕 合肥工业大学同等学力申硕联系电话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同等学力申硕

定 位: 扎根于中国管理实践,深度融合现代管理理论方法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信息时代的领导者和管理精英,推动信息时代管理创新,成为“研究型、国际化、特色明显”的世界一流管理学院。
使 命: 探究先进管理理论,培育杰出管理英才,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人类科学文化。
愿 景: 科学大师云集而至,一流学子心驰神往。
文 化: 我们拥有共同的事业。
价值观: 诚信、追求、合作、创新。

2017年5月6日上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一行到管理学院视察指导工作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始建于1979年成立的管理工程系,1998年改名为管理学院。经过三十多年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在学科带头人杨善林院士带领下,管理学院以“探究先进管理理论,培育杰出管理英才,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人类科学文化”为使命,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为核心,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在师资队伍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逐步形成了“我们拥有共同事业”的学院文化,管理学院发展呈现出“和谐、奋发”的良好局面。2017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最新公布的国家学科水平评估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名列全国前5%,工商管理学科名列全国前20%。

——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学院汇聚了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政治素质强、整体水平高、合作精神好、结构合理、发展后劲足的师资队伍。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151人,其中专任教师125人,正高级职称30人,副高级职称6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5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科研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2018年5月3日,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莅临管理学院视察指导工作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管理学院现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工商管理学科为一级学科安徽省重点学科;拥有MBA、MPA、工程管理、MPAcc等专业学位点,以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本科专业,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2005年、2009年、2014年连续3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获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主编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其中1部评为国家精品教材;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获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2篇,一批学生在全国挑战杯、“互联网+”大赛、“三创”赛等创新大赛中获得重要奖项。办学三十多年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1.7万多人,一批杰出校友在其所在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或走上了关键领导岗位,为我国科技进步、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在校博士生252人,各类硕士生2322人,本科生2226人。

——科学研究。管理学院现拥有“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决策与信息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产业转移与创新发展”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依托学科基地,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与大数据环境下高端装备制造工程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等一批重大科研课题,以及一批企业委托的重大课题,年均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管理创新领域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掌握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自然形成了一些具有实质性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论文和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1项,安徽省人文社科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2017年杨善林教授获全国创新争先奖;近五年来在Operations Research、Marketing Science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364篇,出版学术著作15部,获授权发明专利38项,此外还在Science上发表了观点性短文6篇。

2017年2月23日,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杜占元一行莅临管理学院视察指导工作

——社会服务。管理学院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与特色,为社会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服务。例如,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军民融合,一批成果被推广应用到经济、社会和国防等重要企业和部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连续八年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委托的课题,提供了一批高质量的资政建议,承办“智能制造工程管理国际工程科技高端论坛(2018)”、“第十届(2015)中国管理学年会”、“第六届(2012)中国工程管理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暨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等重要学术会议,主办《预测》、《运筹与管理》2种学术刊物,推动学术传播,引领学术发展;借助学术报告、科普报告、媒体采访、出版科普读物等,推进科学普及;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承担《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卷的主编工作,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2016年12月7日,“111计划”海外创新团队学术大师Pardalos教授和Nenad教授访问管理学院

——交流合作。管理学院拥有“复杂产品制造过程优化与决策”“111”创新引智基地,基地国际团队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包括乌克兰科学院院士、美国佛罗里达大学Panos M. Pardalos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Nenad Mladenovic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Fred W. Glover教授等;年均来访管理学院的国内外著名学者50多人次,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INFORMS主席、POM主席等。一批著名学者和企业高管被聘为兼职教授或顾问。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管理学院形成了较鲜明的办学特色:

——发挥我校工科特色和管理学科的优势领域,形成了“扎根于中国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实践,深度融合现代管理理论方法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和学科特色;

——以探求具有中国特色和原创性的管理理论、方法、技术为目标,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形成了“从管理实践中来,到管理实践中去”的科研特色;

——坚持在人才培养与攻克科学技术难题过程中汇聚队伍,以“我们拥有共同的事业”学院文化熏陶队伍,形成了“以学术大师领衔、团队紧密合作”的师资队伍建设特色;

——以攻克我国在管理实践和工程实践中的重大关键科学难题为目标,形成了国际团队与国内团队相互协同的国际交流合作特色。

热门简章更多
专业方向 所属专业 学院 类型 班型 学制 学费 报名状态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 管理学院 同等学力 周末班 2年 2.40万 报名中
工程硕士 工程管理 管理学院 专业硕士 周末班 2.5年 3.00万 报名中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MBA) 管理学院 专业硕士 周末班 2.5年 6.00万 报名中
公共管理硕士 工商管理(MBA) 管理学院 专业硕士 周末班 2.5年 3.00万 报名中
联系我们
  • 联系人:

    宋老师

  • 电 话:

    400-8032-898

  • 微 信:

    daydayup123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