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46年的原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建筑系(后改为北方交通大学建筑系),1951年建筑系迁入北方交通大学北京校区办学。1952年底全国院系调整,建筑系迁入天津大学。1985年北方交通大学恢复建筑学专业招生,1991年建筑学专业本科学制改为五年。2002年增设艺术设计本科专业。2007年建筑系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划出,成为学校独立的二级单位,命名为建筑与艺术系,2012年更名为建筑与艺术学院。
建筑与艺术学院下设建筑系、城乡规划系和媒体与设计艺术系。 建筑与艺术学院按照建筑类(含建筑学、城乡规划)、设计学类(含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招收本科生。设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设计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建筑学硕士、艺术硕士、工业设计工程硕士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目前有国内、国际在校学生共1000多人,其中本科生800多人,研究生200多人,留学生40多人。迄今为止, 建筑与艺术学院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规划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活跃在国内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岗位。
近年来, 建筑与艺术学院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结构合理、教学严谨、思想活跃、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教职工90多人,专职教师中7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80%以上具有海外经历,此外还长期聘请海外教授6人,兼职教师20多人。
多年来, 建筑与艺术学院秉承“敦德励学,知行创新”的学院精神,发扬“天地交而万物通”、“交通成和而万物生”的大交通文化。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上,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大设计”观,倡导“学术民主,严谨与活跃并举;实践创新,设计与研究并举;学科交融,传统与前沿并重;国际交流,引进与输出并重”。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思想,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100%,半数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在国内或国外继续深造。
在学科发展上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在城市、建筑以及设计学领域突出交通特色,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强调设计与前沿科技、设计与交通文化的深度融合。在“智慧城市”、“绿色建筑”、“遗产保护”和“数字设计”等领域形成了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特色方向。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分别与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瑞典、俄罗斯等著名设计院校开展合作,设立了全英文授课的中英合作办学数字媒体本科项目、国家援外教育城乡规划硕士项目,以及一批长期与短期的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共同建设了中美未来城市联合实验室、中欧城市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国际合作平台。
建筑与艺术学院强调科教融合、重视实践,建设了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书画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圆明园研究院等学术研究平台,与北京交大建筑勘察设计院共建实践平台,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北京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影集团等单位设立了一批校企联合培养基地。
建筑与艺术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努力提升教育质量,锐意创新进取,努力创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设计人才培养基地!
欢迎您对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门户网进行访问,门户网将按照本明及《隐私政策》的规定收集、使用、储存您的个人信息,特此发布本声明如下,请您认真阅读。
1、本网站尊重用户隐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在网站上预留的信息。
2、用户提交姓名、电话以及表单里的其他需要的信息仅用于报考在职研究生、考研辅导、专本科课程等网站所服务的项目使用。
3、用户提交信息,会有老师进行回访确认学生的条件资质,是否符合报考相关的项目,以及符合报考哪个项目进行推荐。
4、用户提交信息是自愿提供,有权拒绝提交,但如果拒绝提交个人信息,本网站将无法提供招生信息,学员也无法了解到具体的招生信息,由此可能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影响。未满18岁的用户,必须在法定监护人已经阅读本声明的许可下,通过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5、学生提交个人信息,将享受本网站和第三方的服务,如果同时在其他网站预留信息,并且报名并未通过本网站提供的服务,本网站将不负责任何责任。
6、本网站会非常注重用户的隐私,不会将信息提供给任何与报名课程无关的第三方,除非用户违反国家法律有关规定、国家强制要求提供用户信息的除外。网站被第三方黑客攻击造成的信息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也不负任何责任。
宋老师
400-8032-898
daydayup123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