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同等学力申硕 东华理工大学同等学力申硕联系电话

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同等学力申硕

一、基本情况

建筑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30多年办学历史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在传承学校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岩土工程、工程抗震结构领域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3个本科专业。拥有土木工程(学术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术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型)和地质工程(专业型)4硕士学位授权点。

二、师资队伍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以学校优势与特色学科为专业支撑,现已形成梯队配置合理、学历层次高、专业综合研究能力较强的一支以教授、副教授为骨干,博士、硕士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建筑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51人,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5人,兼职教授5人,副教授10人,讲师19人,博士18人,硕士23人。拥有“土木工程安全防护”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力学课程群”校级教学团队。

三、人才培养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以培养基础知识较宽、专业过硬、兼备特长、全面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建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建筑材料、BIM实训中心及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等六个专业实验室。建有杭州、长江三峡、南昌土木工程认识实习基地,江西建工集团、江西省交通设计院,抚州市建筑设计院、江西杭萧钢构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勘察设计研究院、中恒软基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朝晖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世昌建设集团等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平台。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坚持立足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方针,先后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铁集团、中国冶建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中国建工集团、江西建工集团、江西中煤集团等大型国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有大量学生应聘上述企业。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备受各用人单位青睐,平均就业率在90%以上,考研率逐年提高。

四、科学研究

近年来,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在教学、科研和科技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软土力学与软土地基处理、高边坡稳定性与处置技术研究、组合结构、再生绿色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抗震、大型桥梁结构监测、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核废物地下处置等方面承接了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等多项科研与科技服务项目,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获国家授权专利66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10部,教材10部。

五、学生竞赛获奖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建筑CAD、结构设计、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西省学生商业计划书竞赛、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中高等院校BIM算量大赛及BIM施工管理沙盘及软件应用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江西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等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并多次取得一、二、三等奖等可喜成绩。其中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江西赛区本科组特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三等奖、江西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等;尤其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首届中国青年APP大赛江西赛区获得了国家级、省级金奖的卓越成绩。与此同时,还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中高等院校算量大赛及施工管理沙盘及软件应用大赛一、二等奖。

六、专业介绍

1.081001土木工程(第一批次(重点)本科招生)

办学历史:土木工程专业是以原岩土工程专业方向为基础,发展形成的有近30年办学历史的专业,在教学科研方面,一直为学院的核心。专业设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两个方向。

师资情况:土木系拥有一支学历高、职称高、年纪轻、专业能力较强、结构合理、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师资队伍。土木系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8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占教师总人数的60%。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9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了教师总人数的100%。近年来本专业有多人先后赴美国、日本、韩国等国进行研修或访学。 拥有东华理工大学“力学类课程群”教学团队,东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安全防护”科技创新团队。

专业特色:依托东华理工大学以地学为优势、核科学为特色的平台,土木工程系以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着力为国内外名校的更高层次教育和国家的基本建设输送优秀毕业生。在专业培养中,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程力学、岩土力学、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项目管理基本理论和法律、法规、经济、材料学、测绘等基本知识,并获得土木工程师、建造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与技术、建设项目开发与投资分析、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监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房屋建筑、交通土建工程、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和工程管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优势:土木工程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长期积淀形成了具有我校鲜明办学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体系,专业办学水平和质量省内一流,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量的毕业生,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社会认可度高。

土木工程专业现已形成了一支以名师、教授和中青年博士为骨干力量的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年富力强,始终站在学科专业发展前沿;这支队伍工程经验阅历丰富,素质能力较高;这只队伍,通过实践基地、团队(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结合和发展,获得了知识的升华和自我的超越。正是在这样一支具有较高水准和鲜明特色的教师队伍整体带动下,学科专业建设突飞猛进,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础条件好、保障能力强。建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建筑材料、BIM实训中心等五个专业实验室,建有杭州、长江三峡、南昌土木工程认识实习基地,江西建工集团、江西省交通设计院,抚州市建筑设计院、江西杭萧钢构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勘察设计研究院、中恒软基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朝晖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世昌建设集团等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平台。

就业前景:作为我国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方向密切相关。该专业毕业学生可就业于国土资源、能源、城建、交通、水利、水资源、农林、环保等部门相关领域从事本专业的勘察、工程结构的设计、房屋建筑的施工与管理、道路与桥隧的施工与管理、市政工程施工、工程建设监理和房地产开发等工作。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铁集团、中国冶建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中国建工集团、江西建工集团、江西中煤集团等大型国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都有大量应届毕业生应聘上述企业。

2.120103工程管理(第一批次(重点)本科招生)

办学历史: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工程造价专业为基础,发展形成的有近20年办学历史的专业。专业以学校优势与特色学科为支撑,人才培养以土木工程技术知识为依托,课程体系与注册资格考试制度密切结合,重视软件在项目管理和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师资情况:工程管理系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多数教师拥有注册建造师、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等国家级执业资格。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全系教师的80%。

专业特色: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备工程咨询、工程施工、工程造价管理能力,能够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投资决策分析、工程预决算、工程监理、工程施工、工程审计及项目全过程管理及研究工作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计价与控制、施工技术与管理两方面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课程与实践性环节的设置上。

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运筹学、建筑力学、工程结构、工程测量、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CAD、房屋建筑学、工程估价、房地产估价、安装工程估价、市政工程估价、工程建设法规、工程经济学、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工程估价课程设计、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招投标模拟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BIM综合技术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专业优势: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一方面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有机结合,加强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的基础教育,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学生毕业前有机会获得造价员、施工员、资料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等技能证书。同时,为毕业后取得相关执业资格证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侧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强化校内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组织生动活泼的实践教学,并落实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先后建成了一批校内、外实习基地,以满足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算量与计价实习、生产施工实习的需要。建有BIM5D实验室、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及项目管理分析实验室、工程造价模拟实验室、仿真实验室、招投标模拟实验室。经过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学生能够尽快进入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工作角色。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或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公司、国际工程公司、金融投资机构等单位从事工程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或科研工作。

3.081005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国家特设专业)

专业发展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为国家特设专业,该专业是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当前城市地下工程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而设立的新专业。该专业依托江西省一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在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采矿工程、测绘科学办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地学优势和核科学特色。

师资情况: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现有教师12名,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占教师总人数的60%。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8人,其中国外取得博士学位教师2人,在读博士2人。拥有一支年纪轻、学历高、专业能力较强、结构合理、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师资队伍。该学科由我校名誉校长、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原主席、国际城市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亚洲区主任钱七虎院士领衔,长期致力于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及人防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目前有7项成果获国家或军队科技进步奖和优秀科技成果奖,1项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专业特色:依托东华理工大学以地学为优势、核科学为特色的平台,以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着力为国内外名校更高层次教育人才储备和国家的基本建设企事业单位输送优秀毕业生。在专业培养中,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国防工业、核工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熟悉土建学科的基本理论,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具有较高道德水准和科学素养,具备从事城市地下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施工、开发利用和生产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优势: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具鲜明的地学优势和核特色,长期积淀形成了具有我校鲜明办学特色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体系,本专业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重点学科,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与我校60多年办学历程中形成的“核地学”优势相结合,特别是在地下结构-岩土相互作用分析、地下岩土体的抗震设计理论分析方面变机理分析、高放废物处置库地的研究工作,与我校优势学科研究方向“知”、“缘”互补,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和广阔的研究前景。专业具有交叉学科群的特色优势。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为主线,从土木工程、灾害及环境地质、地质工程、安全工程等跨学科交叉角度开展研究工作,具有独具特色的专业方向,促进本学科建设,提升本学科在省内、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就业前景:近年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发展,地下商业与工业空间、地下储库、城市地铁与轨道交通建设等领域急需大量该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近30个城市已有地铁或正在建造地铁,全国城市地铁、地下工程、基础工程、核废物地下处置、地下人防工程等建设加速发展,在我国仅有三十一所高校开设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专业人才培养的供应远远落后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需要,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具备地学背景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领域专业人才需求持续上升。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力度逐步加大,我校作为江西省唯一一所开设城市地下空间专业的院校,培养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新型人才,符合城市现代化发展趋势,同时对尽快提升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城市地铁、公路与铁路隧道工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人防工程、核废料地质处置、地下商场与商业街、地下停车场与地下厂房、深基坑工程、深基础等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与监测、监理,以及在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可从事建筑工程与桥梁与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同时亦可继续深造可报考岩土工程、地下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热门简章更多
专业方向 所属专业 学院 类型 班型 学制 学费 报名状态
岩土工程 工学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同等学力 网络班 2年 1.70万 报名中
桥梁与隧道工程 工学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同等学力 网络班 2年 1.70万 报名中
结构工程 工学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同等学力 网络班 2年 1.70万 报名中
建筑与土木工程 建筑与土木工程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硕士 周末班 2.5年 3.00万 报名中
结构工程 岩土工程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同等学力 网络班 2年 2.40万 报名中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同等学力 网络班 2年 2.40万 报名中
桥梁与隧道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同等学力 网络班 2年 2.40万 报名中
联系我们
  • 联系人:

    宋老师

  • 电 话:

    400-8032-898

  • 微 信:

    daydayup123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