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在职研究生 华东交通大学在职研究生联系电话

华东交通大学体育学院在职研究生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坐落在“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南昌。校园临江怀湖、依山傍水,校内百鸟齐鸣、百花争艳、百树竞发,是宜教、宜学、宜居的山水学园。占地面积近3000亩,目前在校学生23000余人。1971年,国家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以及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迁往江西。1978年,华东交通大学与上海铁道学院各自继续办学。学校原隶属铁道部,2000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是江西省重点加强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创办于1989年,其前身为华东交通大学基础部体育教研室,历经华东交通大学直属体育专业组、体育系等历史沿革,2000年成立体育学院,2017年成立体育与健康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自办学以来,秉承“质量第一、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坚持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强化特色建设,拓展社会服务,努力实现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体育院系办学目标,经过20多年的努力,体育与健康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体育与健康学院现有专业理论教学部、专业技术教学部、公共体育部、研究生教学部、军事教学部、竞技训练部、群体竞赛部、中心实验室、体质测试中心、场馆管理中心、体育产业中心等***构。拥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两个本科专业和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在校学生500余人。体育与健康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5人,其中专任教师56人,体育与健康学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58%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88%的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10名教师为国家健将运动员;有江西省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5人,有江西省高校唯一的一位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体育与健康学院获得了江西省高校体育学中唯一的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体育学)、江西省高校体育学中唯一的省级实验室(江西省体质健康与干预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体育学中唯一的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华东交通大学体育健身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体育学中唯一的省级行业企业与高校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学科建设平台位居江西省高校同行首位。

目前我校共担任了八个全国级别的副主席单位和四个副秘书长单位,2015年获得了江西省高校体育学中唯一的一个国家级副主席单位---中国软式网球协会副主席,并且还担任了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副主席单位、中国大学生体协田径分会副主席单位、中国大学生体协篮球分会副主席单位、中国大学生体协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副主席单位、中国大学生体协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副主席单位、中国大学生体协网球分会副主席单位、中国大学生体协足球分会副主席单位,同时还担任了中国大学生体协田径分会副秘书长单位、中国大学生体协篮球分会副秘书长单位、中国大学生体协足球分会副秘书长单位、中国大学生体协网球分会副秘书长单位。

体育与健康学院还担任了江西省高校体育学中的二个盟主单位,2015年担任了全国高校体育学科联盟江西分盟主,2016年担任了江西省高校体育学科联盟盟主单位。体育与健康学院同时还是江西省网球训练基地、江西省武术协会青少年训练基地和江西省足球协会裁判员培训基地,体育与健康学院总体办学实力在省内高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在国内同类体育院系中享有良好的声誉。

体育与健康学院是“全国高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单位”、全国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院校之一。1996年与中国火车头体协实行联合办队,大胆探索了高校与行业体协联合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新模式。2002年与四特集团联办校篮球队,2004年引进中超队伍~南昌八一衡源足球俱乐部入驻我校,积极探讨校企联合办队的新模式。现建有田径、武术、篮球、网球等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在参加世界、亚洲、全国比赛中,曾多次获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女团体总分前三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及多项个人冠军。我院学生白雪曾获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马拉松冠军,多名学生运动员获奥运会前八名、世界举重锦标赛冠军、亚洲田径锦标赛冠军等。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华东交通大学赢得了荣誉,为江西省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热门简章更多
专业方向 所属专业 学院 类型 班型 学制 学费 报名状态
体育学 体育学 体育学院 <同等学力 周末班,网络班 2年 3.80万 报名中
体育学方向 体育学 体育学院 <同等学力 周末班 2年 1.60万 报名中
体育学 体育学 体育学院 <同等学力 周末班,网络班 1年 2.00万 报名中
体育学 体育学 体育学院 <同等学力 网络班 2年 2.40万 报名中
联系我们
  • 联系人:

    宋老师

  • 电 话:

    400-8032-898

  • 微 信:

    eduzaizhi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