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文学院的前身为郑州大学中文系,始建于1956年,1963年郑州师院中文系并入,1994年郑州大学艺术教研室加盟,1996年底与新闻系合并,更名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2000年艺术教研室分出,分别成立音乐系和美术系;2004年6月,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文化与传播学院撤消,分别建立郑州大学文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学院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专任教师70人,教师中有教授22人,副教授29人,讲师19人,9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有10位博士生导师,63位硕士生导师。
自建系以来,龚依群、廖立、王碧岑、吴芳菲、张静、张桁、曾炽海、俞绍初、高文升、陈继会、陈飞、张鸿声、徐正英等先生先后主政中文系和文学院,刘维汉、李发白、耿元瑞、何均地、赵以文、刘家骥等一大批先生长期在此执教,蓝翎、刘青峰、鲁枢元、李小江等一些在国内乃至海外都具有影响的知名学者先后在这里任教;同时,文学院还聘请了40余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他们经常来我院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薪火相传,我院已经初步形成了“学术兴院,品格育人,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良好教风和学风。
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两个本科专业,根据本科教学工作需要,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和写作等7个教研室。在学科建设方面,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博士学位、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秘书学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此外还有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文学院同时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等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或精品视频公开课,有中国古代文学史、语言学概论等7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或精品资源共享课。文学院拥有6个专业研究机构,即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国家级专业学会)、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客家文化与华文文学研究所和美学研究所;2个省级重点文科研究基地,即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有一个藏书近10余万册的资料信息中心。主办有3个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汉字汉语研究》、《美与时代》和《中国古典文学与文献学研究》;有1个社会服务性质机构:郑州大学普通话测试与培训中心。文学院科研实力较强,多数教师都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项目和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
郑州大学文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硕士等各类研究生100余人,普通本科生260余人,远程教育学生近800人。数十年来,为国家和河南省培养了大批在各个行业卓有成就的建设人才。
文学院现任党委书记甘剑锋,党委副书记鲁六;院长二月河(凌解放),常务副院长许志远,副院长罗家湘、刘志伟。
欢迎您对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门户网进行访问,门户网将按照本明及《隐私政策》的规定收集、使用、储存您的个人信息,特此发布本声明如下,请您认真阅读。
1、本网站尊重用户隐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在网站上预留的信息。
2、用户提交姓名、电话以及表单里的其他需要的信息仅用于报考在职研究生、考研辅导、专本科课程等网站所服务的项目使用。
3、用户提交信息,会有老师进行回访确认学生的条件资质,是否符合报考相关的项目,以及符合报考哪个项目进行推荐。
4、用户提交信息是自愿提供,有权拒绝提交,但如果拒绝提交个人信息,本网站将无法提供招生信息,学员也无法了解到具体的招生信息,由此可能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影响。未满18岁的用户,必须在法定监护人已经阅读本声明的许可下,通过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5、学生提交个人信息,将享受本网站和第三方的服务,如果同时在其他网站预留信息,并且报名并未通过本网站提供的服务,本网站将不负责任何责任。
6、本网站会非常注重用户的隐私,不会将信息提供给任何与报名课程无关的第三方,除非用户违反国家法律有关规定、国家强制要求提供用户信息的除外。网站被第三方黑客攻击造成的信息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也不负任何责任。
宋老师
400-8032-898
daydayup123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