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同等学力申硕 东华大学同等学力申硕联系电话

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同等学力申硕

求真务实 和谐发展

东华大学早在1978就开始招收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1986年拥有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是我国较早开办计算机专业教育并拥有该学科硕士点的重点高校之一。1993年成立计算机系。2004年6月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设有一个交叉学科博士点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三个工程领域硕士点:软件工程和计算机技术,工程管理硕士(MEM),四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工程,其中软件工程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800 多名、研究生(包括博士生)300 多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在有在职教职工63人、国外兼职教授3名、国内兼职教授14名,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2人,87.75%的专业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多位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形成了一支学术理论水平高、实践动手能力强、教风严谨、勤恳敬业的师资队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上海计算机开放系统协会、上海市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上海市计算机用户协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学院拥有国家级东华万瑞智慧医疗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上海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八个专业实验室和一个基础教学实验室:数据库系统实验室、计算机应用软件实验室、系统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网格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基础实验室。英特尔公司还捐赠成立了东华大学-英特尔多核技术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先后完成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科研项目包括:核高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和上海市科攀登计划课题;开发了网上南京路、Ego365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康新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等商务系统;组织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综合信息系统、上海证券交易所智能化信息系统、纺织服装企业信息交换系统、中国服装文化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纺织ERP/TRP系统以及大型数据库技术实训系统、建筑CAD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目前正在承担上海市轨道交通导乘与视频系统的嵌入式技术应用、普适计算中位置感知技术、城市信息化智能决策指挥系统等重大科研课题的研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倡导“求真务实、和谐发展”的学院文化,其办学思想“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社团组织,还创办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大学生ACM训练基地,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软件构件大赛、上海市高校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等多项赛事中成绩斐然。先后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第27名(全球3000支队伍)、亚洲菲律宾 马尼拉赛区第2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上海赛区各类奖项9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2项(个人)、二等奖4项(个人);上海市“微软杯”软件构件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上海市高校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第二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实践奖2项;第十一届“挑战杯”(航空航天)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世博会专项竞赛三等奖1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选拔赛一等奖2项;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科研创新市长奖”提名奖1项;“中国开源软件竞赛”优秀企业创新应用奖1项;松江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2项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国内十几家著名企业、松江工业园区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与上海计算技术研究所、万达信息技术股份公司联合建立了“软件人才联合培养基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上海合胜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众恒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建立“东华-宝信信息资源安全利用实验室”,“东华-达梦数据库技术联合实验室”,“东华-合胜联合实验室”。2008年3月美国NeuLion公司投资人、著名美国华人企业家和慈善家王嘉廉先生和王嘉廉基金会投入研发基金与学院联合成立了”王嘉廉新媒体技术东华大学实验室“。2012年与上海云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云屹联合实验室”。各企业还在学院设立有“计算所”、“众恒”、“王嘉廉”、“合胜”、“东软”企业奖学奖教金。联合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在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不菲成绩。学院不断加强国际学术联系,先后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与美国Microsoft、Oracle、IBM等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经过多年的办学积淀,学院已经形成了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化培养模式为主导的办学特色,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提升掌握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针对学生就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还提供了Oracle、IBM、微软、思科等主流的IT技术认证选修培训,增强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从创办之初就把国际化办学理念作为学院的发展战略。为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优秀软件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陆续与国外多所大学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合作办学。

在本科生教育培养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瑞典中瑞典大学(MidSweden University)签订了交换学生项目协议,入选该项目的学生通过一年的中瑞典大学学习成绩合格后将可获得该校的学士学位。该校加入博洛尼亚计划,在该校获得的学分被欧洲参与博洛尼亚计划的所有大学认可。同时此项合作入选国家留学基金为资助计划,每年将有若干位参与交流的同学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与普渡大学卡鲁梅分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我校入选该项目的学生通过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在该校的学习,成绩合格后可以获得该校的学士学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公共教育学院签订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公共教育学院与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备忘录》,与台湾长荣大学和德国劳特林根大学签订了交换生合作协议,我校本科学生有机会赴两校参加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

在硕士研究生教育层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瑞典中瑞典大学签订了交换学生项目协议,参加该项目的学生将有机会获得东华大学和中瑞典大学双方的硕士学位。和德国劳特林根大学签订了交换生协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优秀研究生将有机会加入该校教授的实验室参加科研项目。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签订了《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与中国东华大学学分交换协议》,参加该项目的学生在修完协议商定的课程后,亦将被双方授予硕士学位。

咨询电话:021-67792292/67792046/67792106(传真)

电子信箱: jsjxy@dhu.edu.cn

热门简章更多
专业方向 所属专业 学院 类型 班型 学制 学费 报名状态
计算机技术领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同等学力 周末班 2.5年 1.30万 报名中
程硕士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同等学力 集中班 3年 3.00万 报名中
电子与通信工程 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硕士 周末班 2.5年 5.00万 报名中
联系我们
  • 联系人:

    宋老师

  • 电 话:

    400-8032-898

  • 微 信:

    daydayup123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