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等学力申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等学力申硕联系电话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同等学力申硕

一、发展现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成立于1952年建校初期,前身由航空仪表制造、飞机电气设备安装与测试两个专科组成。经历几代人的努力和奋斗,学院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在自动控制、导航制导、电气和电机、测试与仪表等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多学科的教学、科研群体。2000年10月,学校进行新的校院系体制改革,成立了自动化学院。

经过近七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现设四系一所两中心:自动控制系、电气工程系、测试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飞行控制研究所以及电子技术中心、电工技术中心。学院现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2个工程博士授权领域, 5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6个本科专业(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国家重点(培育)二级学科,3个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个国家教学基地,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3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融办创新平台。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构成了本学院学科的强劲支撑,既是传统特色学科,又是当前全球高科技发展的重点学科,同时均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电气工程”均为“十二五”和“十三五”江苏省优势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并列入我校“高峰学科”。

近年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紧紧围绕培养具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的社会栋梁和工程英才”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打造“三全育人”新局面;把领军人才引培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重点做好人才建设、平台建设、制度建设三件大事。在人才培养方面,近五年新增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1名、IEEE FELLOW 1名,国家ZQ人才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各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青年人才4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3名、江苏省TP教授2名,柔性引进钱伟长讲座教授5人、特聘教授1人。近五年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等多项荣誉。在科研方面,牵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牵头获得国防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牵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自2018年以来,科研到款逐年提高,历年均在1亿以上,四年总额达到6.16亿元。在学生培养方面,学院学生自2018年以来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和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共获得140多项奖励;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江苏省最美大学生、江苏省红旗团支部、15个江苏省先进班级、15位江苏省三好学生和13名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2位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等。五年来,学院共培养本科毕业生3053人、硕士毕业生1438人、博士毕业生136人。向国防系统输送毕业生900余人,一大批自动化学子正在祖国国防战线和“500强”的舞台上建功立业。

自动化学院将在全体师生的支持和努力下,坚持以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坚持“强化特色、人才强校、创新驱动、深度开放、文化引领”的发展战略,齐心协力、奋发有为,在新的发展形势面前,以 “双一流”建设为目标,全面落实各项改革举措,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为努力创建航空航天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自动化学院而不断奋斗!

(数据更新时间:2022年3月)

 

二、历史回眸

自动化学院原始基础为1952年建校就成立的航空仪表制造(四专科)和飞机电气设备安装与试验(五专科)两个专科。

1956年4月8号学校决定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改为南京航空学院,12月21日撤消专科建制,四专科改为航空特设系(四系)设航空仪表自动器和飞机电气设备两个专业,学制五年。1957年2月15日四系设自动控制、仪表、仪表与电气(特种工艺)工艺、航空电气、无线电和电工六个教研室。1959年8月学院决定从四系抽成力量成立自动控制系(五系)下设飞机自动驾驶仪、火箭导航无线电遥控测试专业,学制五年,设有自动控制原理(501)教研室、计算机原理(502)教研室、制造工艺(503)教研室、导航控制(504)教研室、机载计算机(505)教研室和飞机自动驾驶仪(506)教研室等六个教研室。1960年7月25—8月4号确定我校增设11个专业。航空特设系(四系)设航空仪表与传感器(401教研室)、航空电机电器(402教研室)、陀螺仪表与惯性导航(403教研室)三个专业;自动控制系(五系)设自动控制系统、航空自动器、解算装置三个专业。1962年12月26日自动控制系(五系)和无线电系(六系)合并为自动控制及无线电系(一系);1963年经国防科工委同意又调整为航空无线电系(一系)和航空特设与自动控制系(四系),1965年9月16日国防科工委批复全院系的建制再次将无线电系、航空特设与自动控制系合并为航空仪表特设无线电设备系(四系),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无线电系从四系分出独立。

1970年广空和511厂军、工宣队进驻南航。11月10日全院体制大调整,系改称大队并建立专业连队。无线电系单独成立大队,航空特设系改称三大队。航空自动器专业为31中队,航空仪表与传感器专业为32中队,航空电机电器专业为33中队,陀螺仪表及惯性导航专业为34中队,特种工艺专业为35队。1972年3月23日,全校体制调整恢复系的建立,航空特设系改称为三系。1972年底特种工艺专业离开三系后三系下设301教研室(航空自动器)、302教研室(航空仪表及传感器)、303教研室(航空电机电器)、304教研室(航空陀螺及惯性导航)和305教研室(自动控制原理)等教学实体,建有相关的实验室。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三系名称改为自动控制系,专业设置不变。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集中建设实验室,1978年12月,三系将各专业讲授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师集中组建了微电子技术及应用(306)教研室,并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室。1985年5月学校体制调整电工教研室有基础部转入三系教研室。继后,为适应长空无人机飞控系统等科研和研制工作组建了无人机控制(308)教研室、数字控制(309)教研室和自动化设备厂(特设车间),成立于1959年的第一研究室改称系统仿真技术(310)教研室,这些都是以科研为主的实体建制。1989年9月学校决定检测技术与仪表专业(302教研室)调出三系与材料力学等合并组成测试工程系(14系)。

2000年10月学校进行新的体制改革,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测控技术与仪表专业又重新与三系组建了自动化学院至今。

热门简章更多
专业方向 所属专业 学院 类型 班型 学制 学费 报名状态
电气工程 工程硕士 自动化学院 同等学力 周末班 1.5年 25.00万 报名中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自动化学院 同等学力 周末班 1.5年 25.00万 报名中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学院 同等学力 周末班 1.5年 25.00万 报名中
联系我们
  • 联系人:

    宋老师

  • 电 话:

    400-8032-898

  • 微 信:

    daydayup123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