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两院”)是广西师范大学的龙头学院,其主体远可追至1932年10月创办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文学组(科),近可溯及1953年8月在原广西大学文教学院及师范(语文)专修科基础上重的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1983年5月,原广西师范学院升格为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建置保持不变。2005年11月,在中文学科雄厚基础上搭建新的发展平台——文学院。2014年11月,依托广西师范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和文学院的深厚积淀,建立和文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运行机制的又一新的发展平台——新闻与传播学院。
在“两院”发展的不同阶段,先有陈望道、夏征农、欧阳予倩、谭丕模、穆木天、沈西苓、吴世昌、逯钦立、冯振等先贤会通开新,彪炳学界;再有林焕平、贺祥麟、欧阳若修、陈振寰、周满江、陈飞之、张葆全、黄海澄、胡光舟、苏关鑫、毛毓松、雷锐、张明非、王杰等后继骞翮远翥,弘文励教。而今,在院党政领导班子带领下,以胡大雷等为学术带头人的全院教师开拓进取,稳健求实……200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3年被授予“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办学80余年来,几代“两院”人薪火相传,上下求索,在守望学术家园时不忘保持现实关怀,在传承中华文化中不忘融汇西学新知,积极担当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与传播学学科专业教育大任,奠定了文学学科门类在广西高校的领先地位,并在国内及周边和东盟国家产生了良好影响。
学科优势“两院”学科专业优势明显,现拥有中国古代文文学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写作学、文学传播学等10个中文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美学、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人类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等4个非中文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教学〔语文〕等2个专业型硕士点,以及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等3个中文类全日制本科专业和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编辑出版学等3个新闻传播学类全日制本科专业。
“两院”还建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桂学研究·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审美人类学研究中心、八桂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等2个自治区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等2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桂林山水中的文化印记”“荒蛮对文明的诗意奉献—广西与唐代诗人”等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民族民间文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5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学术特色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两院”在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壮族民间文学与多民族民俗、桂学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文论与文学批评、现当代作家群与流派、汉语音韵学与广西语言、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学术方向和研究领域,凝练形成了“学理性与地方性研究相结合、语言文学与民族文化研究相促进”的学术特色,尤其在中国中古文学研究、壮族文学史及文化研究、广西桂学研究等领域的学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010年以来,“两院”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2项,国家社科基金其他课题2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立项6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课题5项,单项经费五万元以上的横向课题8项,“国(区)培计划”教师职后培训项目10余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200多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48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60多部;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1项,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51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 19项),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2项。
学人风范“两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水平在广西高校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专任教师110人。专任教师队伍中,有教授33人(二级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39人,博士5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65.46%,博士学位教师占47.27%。师资力量整体实力雄厚,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基本合理。 其中,有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广西政府特聘专家4人、广西优秀专家3人、广西高校终身教授1人、广西高校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2人及广西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人选2人。建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全国高校国家级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2个广西高校自治区级人才培养创新团队,以及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教学团队等3个广西高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经调整和整合,目前“两院”分为“一站”(即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三系”(即中国文学系、语言学与跨文化教育系、新闻与传媒系)和“两中心”(即国际学生教育教学中心、继续教育中心)。其中,中国文学系下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写作学、语文教育学5个教研室,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中国古代文学(含硕、博士生)、中国现当代文学(含:写作学)、文艺学(含:美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科教学〔语文〕等7个学科导师组;语言学及跨文化教育系下设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秘书学5个教研室,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含:民俗学人类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等6个学科导师组;新闻与传媒系下设新闻与出版、网络与新媒体2个教研室和文学传播学硕士导师组。
学子风采多年来,“两院”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 2 万余名各层次中文人才,他们中不乏学界翘楚、文坛名家、杏坛名师、政界英才、商界精英、企业高管和海外名流。学院是广西重点中学语文教师的摇篮。是中国语言文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从学院走出去的“独秀作家群”,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文坛一道靓丽的风景;历届研究生学位论文在随机抽查中的优秀率位居广西前茅,培养了以王筱芸、蒋寅(博导、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新风(博导、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蒋述卓(博导、国家级教学名师),王杰(博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毕业生。更是面向东南亚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桥头堡和重要基地,为东南亚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端汉语人才。
“两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47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8人,硕士研究生(含专业型硕士生)452人,本科生1896人。另有国际留学生120多人。
欢迎您对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门户网进行访问,门户网将按照本明及《隐私政策》的规定收集、使用、储存您的个人信息,特此发布本声明如下,请您认真阅读。
1、本网站尊重用户隐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在网站上预留的信息。
2、用户提交姓名、电话以及表单里的其他需要的信息仅用于报考在职研究生、考研辅导、专本科课程等网站所服务的项目使用。
3、用户提交信息,会有老师进行回访确认学生的条件资质,是否符合报考相关的项目,以及符合报考哪个项目进行推荐。
4、用户提交信息是自愿提供,有权拒绝提交,但如果拒绝提交个人信息,本网站将无法提供招生信息,学员也无法了解到具体的招生信息,由此可能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影响。未满18岁的用户,必须在法定监护人已经阅读本声明的许可下,通过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5、学生提交个人信息,将享受本网站和第三方的服务,如果同时在其他网站预留信息,并且报名并未通过本网站提供的服务,本网站将不负责任何责任。
6、本网站会非常注重用户的隐私,不会将信息提供给任何与报名课程无关的第三方,除非用户违反国家法律有关规定、国家强制要求提供用户信息的除外。网站被第三方黑客攻击造成的信息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也不负任何责任。
宋老师
400-8032-898
daydayup123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