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发轫于1994年,本科教育始于1995年,设新闻传播系于文学院。2012年9月,新闻传播系与信息技术系联合组建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2013年6月,学院决定以原新闻传播系为基础,成立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与文学院共建“文化传播学”博士点(与文学院分别设点招生)。新闻传播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500名,硕士研究生200余名。新闻传播学院院训“昭德明理,立言树人”,由著名新闻学者、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先生亲笔题写。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新闻传播学院已逐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1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总数的5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21人,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的教师有3人,博士化率88%。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院师资队伍的鲜明特点:专任老师中来自媒体一线的共有6人(分别来自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中国青年报、解放日报、武汉电视台、武汉晚报等主流媒体),拥有丰富媒体经验的老师占比高达25%,这在全国高校中并不多见。另外,我院还在有计划推进在职老师赴新闻媒体挂职锻炼,截至2015年已有5人赴省内媒体挂职锻炼;有计划推进中青年老师海外留学计划,截至2015年已有8人赴海外访学、交流。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另聘多名传媒界资深人士担任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
新闻传播学院重视科学研究,科研实力显著增强。近十年来,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9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得各类横向项目30余项,总经费600余万元。本院教师的科研成果、新闻作品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新闻奖、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
新闻传播学院实验设备齐全,图书资料丰富。新闻传播学院拥有各类计算机、电子设备、影视设备、网络设备共100余台(套);拥有专业图书20000余册,中外文专业期刊近200种。新闻传播学院所依托的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达4790平方米,下设新闻摄影、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报纸编辑、新闻演播等29个实验室,总价值2800余万元,能充分满足新闻传播专业各层次、各类型的实践教学需要。
新闻传播学院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新闻传播学院已在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中国国际广播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等二十余家新闻传播机构建立实习基地。2013年,新闻传播学院成功申报“中央在鄂媒体省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中央驻鄂新闻单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并协同创新。
欢迎您对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门户网进行访问,门户网将按照本明及《隐私政策》的规定收集、使用、储存您的个人信息,特此发布本声明如下,请您认真阅读。
1、本网站尊重用户隐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在网站上预留的信息。
2、用户提交姓名、电话以及表单里的其他需要的信息仅用于报考在职研究生、考研辅导、专本科课程等网站所服务的项目使用。
3、用户提交信息,会有老师进行回访确认学生的条件资质,是否符合报考相关的项目,以及符合报考哪个项目进行推荐。
4、用户提交信息是自愿提供,有权拒绝提交,但如果拒绝提交个人信息,本网站将无法提供招生信息,学员也无法了解到具体的招生信息,由此可能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影响。未满18岁的用户,必须在法定监护人已经阅读本声明的许可下,通过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5、学生提交个人信息,将享受本网站和第三方的服务,如果同时在其他网站预留信息,并且报名并未通过本网站提供的服务,本网站将不负责任何责任。
6、本网站会非常注重用户的隐私,不会将信息提供给任何与报名课程无关的第三方,除非用户违反国家法律有关规定、国家强制要求提供用户信息的除外。网站被第三方黑客攻击造成的信息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也不负任何责任。
宋老师
400-8032-898
daydayup123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