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是1948年吉林农业大学建校时成立的最早院系之一。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教师82人,师资力量雄厚,是一支学历层次较高、学术造诣较深、思想活跃、富于创新的学术队伍。
师资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占85.3%,博士学位获得者占44.1%以上。师资队伍中教授14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8人。俄罗斯农业科学院院士1人、蒙古国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国务院学科评审组成员1人,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6人。农学院在读本专科生899人,硕士研究生180人,博士研究生28人。
农学院下设农学、植物保护两个系,作物栽培等8个教研室,以及院办和学生工作办公室行政机构。农学院非常重视专业和学科建设,现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植物病理学、菌类作物学和农业昆虫和害虫防治5个硕士学位授权2级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和植物病理学和菌类作物学4个博士学位授予2级学科,作物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并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其中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为农业部和省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和植物病理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农学院建设有教育部食药用菌产业化工程中心、吉林省大豆区域创新中心,设有菌物、水稻、特用玉米和农业生物技术4个研究机构和3个一级实验室,拥有谷物分析仪、光合作用测定系统、高速冰冻离心机等现代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值达到900万元,生均设备值1万元,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农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植物生理学》课程被确定为省级建设精品课程,《作物遗传育种学》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得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一等奖2 项,国家二等奖1项。建立了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和30多个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十五”期间,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率达30%以上。近三年,硕士研究生的博士生考取率达50%以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同时农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成立了昆虫学社、蘑菇爱好者协会等专业性学生社团组织,为学生的锻炼提供了舞台。
农学院科学研究与科技推广硕果累累。“九五”以来,农学院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10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奖励60余项,培育农作物新品种40余个,出版学术专著6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农学院响应学校 “把论文写在吉林大地上”的办学理念,积极投身于吉林省地方经济建设,先后主持并完成了“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区”、“省长丰产方”、“玉米大面积丰产栽培”和国家农发办“现代化农林示范”等项目,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农学院先后获得“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学院”等荣誉称号。
农学院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荷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加纳、罗马尼亚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2001年,农学院成为由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CIAT)、福特基金会(FD)和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支持的“以农民为中心”的12个“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网络单位之一,2006年建立“中俄菌类资源保育与研究中心”,长期开展国际项目研究和学术交流。
农学院正积极加强现代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与传统学科的渗透交叉,以提升传统优势学科水平。同时狠抓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
欢迎您对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门户网进行访问,门户网将按照本明及《隐私政策》的规定收集、使用、储存您的个人信息,特此发布本声明如下,请您认真阅读。
1、本网站尊重用户隐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在网站上预留的信息。
2、用户提交姓名、电话以及表单里的其他需要的信息仅用于报考在职研究生、考研辅导、专本科课程等网站所服务的项目使用。
3、用户提交信息,会有老师进行回访确认学生的条件资质,是否符合报考相关的项目,以及符合报考哪个项目进行推荐。
4、用户提交信息是自愿提供,有权拒绝提交,但如果拒绝提交个人信息,本网站将无法提供招生信息,学员也无法了解到具体的招生信息,由此可能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影响。未满18岁的用户,必须在法定监护人已经阅读本声明的许可下,通过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5、学生提交个人信息,将享受本网站和第三方的服务,如果同时在其他网站预留信息,并且报名并未通过本网站提供的服务,本网站将不负责任何责任。
6、本网站会非常注重用户的隐私,不会将信息提供给任何与报名课程无关的第三方,除非用户违反国家法律有关规定、国家强制要求提供用户信息的除外。网站被第三方黑客攻击造成的信息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也不负任何责任。
宋老师
400-8032-898
daydayup123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