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沿革
1、艺术学院沿革
艺术学院的前身是吉林市轻化工局中等技术学校,成立于1965年,隶属于吉林市轻化工局。1978年9月,更名为吉林市轻工业学校。1984年9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吉林省纺织工业学校。开设服装设计、装潢设计和染织设计三个专业,学制均为四年。2000年6月,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0年8月并入东北电力学院。
根据东北电力学院党委《关于组建东北电力学院职业学院的决定》,成立职业学院。2000年7月,根据学校《关于东北电力学院职业学院实体化改革的决定》,成立艺术系,隶属于职业学院。2000年10月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艺术类专业从2001年开始增设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专科专业、高职班。2002年9月,根据《东北电力学院职业学院新一轮实体化改革方案》,撤消艺术系,成立服装与表演系、环艺与装璜系。2004年11月,撤销职业学院,由原服装与表演系、环艺与装璜系组建成立艺术学院,为学校直属教学单位。2007年5月经学校批准,艺术学院设立服装系、表演系、环艺系、装潢系。2013年10月,经学校批准成立动画系。2016年增设表演本科专业。2017年撤销表演系成立服装与表演系,为学校直属教学单位。
2、媒体技术与传播系沿革
1998年,由东北电力大学的原电教中心和计算中心整合,成立了信息化教学中心。2002年,在具备了一定的人员和设备基础上,媒体系申请设立了专科专业——媒体技术与信息传播,继而设立了媒体技术与传播系(以下简称媒体系),为学校直属系,现今媒体系(信息化教学中心)具有教学教辅双重职能。2006年,媒体系又申请设立了本科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同时原专科专业停招。2008年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拓展成了影视技术和现代传播技术两个专业方向,于2009年9月正式招生。2010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改为艺术类招生。2015年增设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于2016年开始招生。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各设立一个自然班。为学校直属教学单位。
二、学院基本情况
目前艺术学院下设服装与表演系、环境与视觉系、数字媒体艺术三个系。下设六个本科专业即:1、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2、环境设计专业;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4、数字媒体艺术专业;5、表演专业;6、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三、学院领导介绍
1、宋克 2、陶瑞峰 3、王冠霖 4、朱少华 5、宋德风 6、路鹏
四、艺术学院教师社会兼职情况
艺术学院教师在学术界及社会团体承担着重要角色,其中:教育部高校纺织服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 人、副主任委员1 人;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1 人;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1 人、色彩教育委员会委员1 人;中国纺织教育学会理事1 人;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委员1 人;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 人;吉林省艺术设计协会副会长2 人;吉林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1 人;吉林省传媒学会副会长1 人。
五、艺术学院本科教学与教学改革成果情况
艺术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上,以“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为理念,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设计艺术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确立了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向注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转变。改革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组织方式,系统地构建了本科理论教学体系、实践创新教学体系、素质拓展体系,并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贯穿于各个本科教学环节的始终。
学院现有:
吉林省级艺术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吉林省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资金项目“艺术创意产业化实践基地”1 个、吉林省特色(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一个、校级服装与服饰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级“服装与服饰设计实践教学创新实验区”一个、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中心工作室5个、东北电力大学网络电视台、东北电力大学《逐梦》杂志编辑部、东电传媒创意工作室、睿思创意创作工作室、纪录片创作工作室等。
近年来,艺术学院完成:
省级教改项目17项、校级教改项目42项;省级优秀课2 门、校级优秀课4 5门;教改论文98篇,教材25部。教改项目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 项、三等奖5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 8项、三等奖15项。近3来,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项、省级27项。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六、学院学科建设情况
基本情况
艺术学院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艺术学院获得了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7年11月获得了设计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时装设计与展示研究、环境设计艺术研究、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研究、数字媒体艺术研究、艺术与科技等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艺术学院自招收设计艺术学研究生以来,以研究东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及设计学理论研究为主旨。多年来积淀深厚,授权点学科逐步形成了以时装设计与展示研究为先导,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为主干的学科发展队伍,在学科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及办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主要表现在:
学科梯队结构比较合理:
目前设计学学科共有教师20名,其中:
职称结构为教授6人,副教授14人,有硕士导师共18人,年龄结构为35岁及以下3人,36—45岁7人,46—60岁10人。
学科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保证培养质量的硬指标框定前提下形成规模。目前该学科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12人,在读本科生1016+人,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48人。
2、科学研究成果显著:
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8项。
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1项,总计科研到款223.2万元。
共发表学术论文320篇,其中SCI 4篇,CSSCI 27篇,EI 1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6篇,撰写专著19部。
现有实验实训场地4800平方米,各专业工作室及相关实验室共计56个,总资产近1200万。科学建设条件不断完善,基本满足学科教学发展的需求。
欢迎您对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门户网进行访问,门户网将按照本明及《隐私政策》的规定收集、使用、储存您的个人信息,特此发布本声明如下,请您认真阅读。
1、本网站尊重用户隐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在网站上预留的信息。
2、用户提交姓名、电话以及表单里的其他需要的信息仅用于报考在职研究生、考研辅导、专本科课程等网站所服务的项目使用。
3、用户提交信息,会有老师进行回访确认学生的条件资质,是否符合报考相关的项目,以及符合报考哪个项目进行推荐。
4、用户提交信息是自愿提供,有权拒绝提交,但如果拒绝提交个人信息,本网站将无法提供招生信息,学员也无法了解到具体的招生信息,由此可能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影响。未满18岁的用户,必须在法定监护人已经阅读本声明的许可下,通过网站提交个人信息。
5、学生提交个人信息,将享受本网站和第三方的服务,如果同时在其他网站预留信息,并且报名并未通过本网站提供的服务,本网站将不负责任何责任。
6、本网站会非常注重用户的隐私,不会将信息提供给任何与报名课程无关的第三方,除非用户违反国家法律有关规定、国家强制要求提供用户信息的除外。网站被第三方黑客攻击造成的信息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也不负任何责任。
宋老师
400-8032-898
daydayup123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