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在职研究生 广西大学在职研究生联系电话

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职研究生

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3年9月,下设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生物工程系,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发酵工程、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微生物学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及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生物学区级特色优势重点学科。

1、学院发展历程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03年9月成立,由原广西大学生物技术实验中心、工业测试实验中心食品与发酵工程研究所和生物技术与糖业工程学院生物技术教研室、生物工程教研室组建而成。目前设置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四个系和一个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2、主要学科领域和优势方向

1994年,原广西农业大学招收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

1995年,广西大学招收发酵工程专业本科生,1999年更名为生物工程专业。

1996年,原广西农业大学实验中心的分子遗传研究所于12月被指定为农业部农业分子遗传学重点实验室,成为当时广西唯一一个部属重点实验室。

1997年,原广西大学和广西农业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广西大学,原广西农业大学实验中心更名为生物技术实验中心,原广西大学实验中心更名为工业测试实验中心。

1999年,微生物及植物遗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

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

2003年,由广西大学生物技术实验中心、工业测试实验中心食品与发酵工程研究所和生物技术与糖业工程学院生物技术教研室、生物工程教研室组建成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3、学院师资力量总体情况

现有教职员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教辅及行政23人;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28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40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教育部骨干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广西八桂学者、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广西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等一批高层次人才。

4、教学培养特色与本科生/研究生规模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教学工作以“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战略,坚持“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与实践,坚持理工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科发展带动本科教学,以科研促教学。重点是加强本科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以及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等措施,积极开展以系为单位的教研活动、以及系与系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互动。

目前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生物学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硕士(生物工程领域)授权点, 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两个本科专业。2013年,生物学一级学科入选广西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和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7年,生物学是广西大学申报国家一流学科"亚热带作物与植物保护学科群"中3个支撑的一级学科之一。生物工程专业获批"2015年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获"2016年度广西高校优质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538人、科学硕士和工程类硕士研究生273人、博士研究生96人和在站博士后11人。

5、科研投入与产出总体情况

2010年以来,承担各级各类课题共25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0项,省部级课题57项(包括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项目2项);项目合同经费8292万元,已到校经费7480万元;发表论文44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38篇,EI收录论文23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2项,已转让发明专利权4项,转让费160万元,转让技术1项,转让费20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其中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6、重大仪器设备设施总体情况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实验用房4450平方米,实验仪器总台套2700多台,其中十万元以上的仪器77台/套。实验仪器总价值约4200万元。实验教学中心围绕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积极落实“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加快生命科学类专业实验室平台建设。根据‘理工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实验教学,建立‘理工复合型’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教学和专业方向实验教学三个平台,以平台建设带动课程特色建设。通过合理利用各项目资金购置实验设备,进一步加强中心实验平台建设。

热门简章更多
专业方向 所属专业 学院 类型 班型 学制 学费 报名状态
生物工程 工程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硕士 周末班 2.5年 2.55万 报名中
联系我们
  • 联系人:

    宋老师

  • 电 话:

    400-8032-898

  • 微 信:

    eduzaizhi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