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 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联系电话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在职研究生

1.发展历程

1984年12月,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成立,起初仅是一个科研机构。1997年,成功申报区域经济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启了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新历程。

2003年后的“十五”、“十一五”时期成功申报并设置了国防经济、农林经济管理、能源经济与环境政策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以及城市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区域经济学发展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2012 年 5 月,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成立,同时整合院所学术力量,城市经济与管理设置为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能源经济与环境政策学科调整为能源经济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的建立,是与财经研究所并列设置运行的,作为学校建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一种改革实验,是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与管理等学科主要发展平台。

进入“十三五”时期的2016年,学校出于整体学科发展战略布局的需要,取消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保留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增设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学科建设的发展,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的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科方向,业已形成为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四个支柱方向之一。

今天的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学科建设凝聚特色,人才培养强化质量,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科研产出绩效突出,已经发展成为以科研及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功能,科研与研究生教育及学科建设协调配合,教学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是学校科研功能、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的重要学科学术机构。

在院所发展过程中,曾经担任过主要行政职务的领导包括有金慰祖教授、朱德林教授、孙海鸣教授、赵晓雷教授;担任过党总支书记的领导包括有丁健书记、尹淑兰书记、豆建民书记、屠天峰书记。老前辈如全国著名经济学家胡寄窗教授、梅汝和教授、彭辉芳教授、印堃华教授等为财经所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院所发展取得今天已有成绩,也与学校领导的长期关心与支持,以及全体院所师生的努力和校友持之以恒的支持分不开。

2.机构概况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是学校独立建制、研究生学位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是与财经研究所并列设置的独立教学科研单位,是学校建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一种改革实验,是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与管理等学科主要发展平台。

财经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以科研及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功能,科研与研究生教育及学科建设协调配合,教学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是学校科研功能、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的重要学科学术机构。院所现有教职工36人,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生招生规模17人,硕士生规模40人。2个智库、9个研究中心和2个实验室平台。

今天的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在面对全球化趋势和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发展路径体现以下几方面特色:一是学科建设须强化和提升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科方向特色与核心竞争力,打造成支撑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四个牢固支柱之一,为我校应用经济学实现“双一流”目标做贡献;二是强调科研追求“顶天立地”之同时,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强化实证研究及应用研究能力,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研究服务;三是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协调整合、互相促进,通过学科发展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优化人才培养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

通过国际化、高水平创优发展,财经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科学术机构及决策咨询研究智库,成为学校重要的学科学术竞争平台。

3.师资队伍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的教师均来自于国内外各大名校,截至2017年7月,相关学科共有专职教师30名(含兼职党务干部1人),师资博士后3人,行政管理人员2人,专职辅导员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为97.1%,正高职称占32.4%,副高职称占44.1%。教师平均年龄43.4岁。教师团队的学科构成包括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等一级学科。已形成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历学缘结构、职称结构、人数规模合理、精炼优质的师资队伍。近年来,我院/所多位教师获得了中央万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曙光计划等各类优秀人才计划的资助。同时,我院/所还积极邀请了数位知名专家与学者作为各学科的特聘/兼职教授。

热门简章更多
专业方向 所属专业 学院 类型 班型 学制 学费 报名状态
城市金融管理与投资实务 金融学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同等学力 周末班 2年 3.80万 报名中
联系我们
  • 联系人:

    宋老师

  • 电 话:

    400-8032-898

  • 微 信:

    eduzaizhi2020